欢迎进入北京融通创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!
新闻中心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RT-2110土壤样品制备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

RT-2110土壤样品制备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

 发布时间:2022-05-26 点击量:311
  RT-2110土壤样品制备是指土壤样品从采集后经历干燥、研磨、混匀和过筛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可以明显感受到土壤在人类活动和地理位置的形成特征。如体现江苏省常见耕作土地类型水稻土,常常夹杂着多量细根,多铁锰斑,呈黄棕色,块状结构;黄棕壤是温度较高、雨量较多的常绿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,易形成亮棕色土层;河流沉积物形成的潮土多呈暗灰黄色,颗粒状、碎块状,粉砂,疏松,根系多,细孔多,少量锈斑。
 
  土壤采样过程中的偏差会引起样品并不能*反映环境质量的问题,该误差可以通过将样品研磨后混合均匀来降低,因此确保和修正样品代表性,是样品制备的核心任务!
 
  一、保持样品特性是基本要求
 
  与水和气相比,土壤监测工作中最便利的因素就是样品的流转和保存,但必须保证样品原有的特性不发生改变,破包、水浸、发霉、变质、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、待测污染物的引入等都会使爬山涉水辛苦采回的样本付之东流。
 
  同时,由制备工具使用不正确引起的金属污染,由样品筛、工作台和用品清洁不*、除尘条件不好而引起的交叉污染,由人为失误而引起的混装、混淆等,也是改变样品特性的重要原因。
 
  二、标签是样品的身份标识
 
  标签以及标签上的字迹是样品信息的代表。要注意,搬动、运输、风干、研磨、过筛、称量、分装、再编码和重新制作标签等过程中,包括样品从原有容器、临时性托盘、筛分工具到新容器的多个环节,都有造成标签和样品对应关系发生变化的风险。
 
  三、全量研磨是保持样品代表性的重要因素
 
  野外采样的客观条件和样品性状决定了无论是单样还是混合样,都不可能在现场均匀混合,因此,一个包装中的样品就是一个代表性的整体,不能随意丢弃和选择性留存。
 
  四、混合操作是保证测试结果的关键条件
 
  样品制备后,一般需要按照测试、质量控制和留存的需要而进行分装。没有混合均匀的样品,也就得不到合格的平行测试数据。
 
  五、样品测试技术是样品制备的重要依据
 
  不同的监测因子需要不同粒径的样品,例如,过2mm、0.25mm、0.15mm和0.075mm筛等,但是并不是越细越好。部分因子是在样品水浸提条件下的测试,粒径不同,也就会影响表面积以及浸出量,因此,需要逐步、分次过筛,而不是直接用研磨机“一劳永逸”。
 
  六、样品制备量是影响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因素
 
  土壤样品的测试使用量一般比较少,例如,原子吸收法测定重金属需要0.2~0.5g的样品,但是需要几十倍或数百倍的样品制备量,仅制备或从样品整体中筛出测试量的样品进行使用是大错特错的。
 
  七、非测定成分等干扰因素必须予以清除
 
  植物根系、碎石和杂草等杂质混合在土壤样品当中,它们不是土壤样品测试的对象,会影响测试结果,因此,必须在样品制备环节将其尽可能地除尽。例如,干燥的植物根系除肉眼观察剔除外,还需要采取静电吸附的方式细致去除。杂质挑出前,不主张将土壤样品直接放入粉碎机或研磨机进行制备。
 
  八、集中制样是值得推广的运行模式
 
  RT-2110土壤样品制备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实验室操作。建设专业化土壤样品制备实验室、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机制、具有专业化的人员队伍,是保证样品制备质量的基本保障,也是开展样品分装和质量控制的优势条件。